 担架实操 1. 准备材料:通常需要两根长度合适的木棍(可选用竹子等)、足够结实的绳子、锯子、剪刀等。 2. 制作担架:先锯出合适长度的木棍,可参考伤员身高体重。然后学习使用双套结绑绳法,用绳子将两根木棍固定绑扎,绑扎时注意绳子要绑紧,保持担架的牢固性。也可参考双8结的打法,打一个双8结,留绳圈与担架的钢管差不多距离,顺势在担架上环绕,担架距离保持60到80公分,结尾时在另一端绳头进行整理。 3. 测试担架:制作完成后,安排两人抬担架,一人躺在担架上进行测试,检查担架是否牢固,能否正常使用。 4. 搬运伤员:将伤员平稳放置在担架上,注意避免二次受伤。抬担架时,两人要协调配合,保持担架平衡,尽量使伤员舒适,向安全地点搬运。
				担架实操 1. 准备材料:通常需要两根长度合适的木棍(可选用竹子等)、足够结实的绳子、锯子、剪刀等。 2. 制作担架:先锯出合适长度的木棍,可参考伤员身高体重。然后学习使用双套结绑绳法,用绳子将两根木棍固定绑扎,绑扎时注意绳子要绑紧,保持担架的牢固性。也可参考双8结的打法,打一个双8结,留绳圈与担架的钢管差不多距离,顺势在担架上环绕,担架距离保持60到80公分,结尾时在另一端绳头进行整理。 3. 测试担架:制作完成后,安排两人抬担架,一人躺在担架上进行测试,检查担架是否牢固,能否正常使用。 4. 搬运伤员:将伤员平稳放置在担架上,注意避免二次受伤。抬担架时,两人要协调配合,保持担架平衡,尽量使伤员舒适,向安全地点搬运。
			 20250424晚,今晚首先再次介绍了地形地貌的辨别,等高线,距离,平路,爬升,下降测算时间,再次重点讲解的就是关于指北针。 之前讲过一次,后面山上也讲过一次,感觉大部分人还是不明白,上次山上终于发现指北针的背后有一根小的红线是读取度数的,通过今天晚上的学习,我终于彻彻底搞明白了这个指北针怎么用,首先依靠指北针边上的尺子把两点连线,再旋转转盘北跟地图北一致方向,再读取红线度数,很多东西听听,不实际动手,是真的不行,学以致用,学已勤用才行,学习中大家不懂就问,教练和助教都耐心指导,非常感谢! 重点记录一下: 行进时间计算 1. 基础公式 - 平路:每1000米耗时15分钟。 - 爬升:每100米增加15分钟。 - 下降:每100米增加7.5分钟。 2. 实战案例 - A到B段(1000米平路+500米爬升): - 平路:15分钟 - 爬升:500×15/100 = 75分钟 - 合计:90分
				20250424晚,今晚首先再次介绍了地形地貌的辨别,等高线,距离,平路,爬升,下降测算时间,再次重点讲解的就是关于指北针。 之前讲过一次,后面山上也讲过一次,感觉大部分人还是不明白,上次山上终于发现指北针的背后有一根小的红线是读取度数的,通过今天晚上的学习,我终于彻彻底搞明白了这个指北针怎么用,首先依靠指北针边上的尺子把两点连线,再旋转转盘北跟地图北一致方向,再读取红线度数,很多东西听听,不实际动手,是真的不行,学以致用,学已勤用才行,学习中大家不懂就问,教练和助教都耐心指导,非常感谢! 重点记录一下: 行进时间计算 1. 基础公式 - 平路:每1000米耗时15分钟。 - 爬升:每100米增加15分钟。 - 下降:每100米增加7.5分钟。 2. 实战案例 - A到B段(1000米平路+500米爬升): - 平路:15分钟 - 爬升:500×15/100 = 75分钟 - 合计:90分
			 参加地形图与指北针的培训,我如同开启了一场探索未知的奇妙之旅。 培训中,李队长深入浅出地讲解地形图的识别,那些复杂的等高线、图例,在李队长的剖析下变得清晰易懂。我明白了如何通过地形图判断地形起伏、辨别方向和距离。指北针的使用也十分关键,小小的指针却有着大大的作用,它能让我们在茫茫野外找准方向,不至于迷失。 实践操作环节,我手持指北针,对照着地形图,在模拟场景中不断尝试定位与导航。每一次成功确定自己的位置,都让我充满成就感。 这次培训不仅让我掌握了实用的技能,更让我对野外探索充满了信心。我深刻体会到,地形图与指北针是我们在大自然中行走的“眼睛”和“向导”。我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,能带着所学去拥抱更广阔的天地。 参加地形图与指北针的培训,我如同开启了一场探索未知的奇妙之旅。 培训中,李队长深入浅出地讲解地形图的识别,那些复杂的等高线、图例,在李队长的剖析下变得清晰易懂。我明白了如何通过地形图判
				 参加地形图与指北针的培训,我如同开启了一场探索未知的奇妙之旅。 培训中,李队长深入浅出地讲解地形图的识别,那些复杂的等高线、图例,在李队长的剖析下变得清晰易懂。我明白了如何通过地形图判断地形起伏、辨别方向和距离。指北针的使用也十分关键,小小的指针却有着大大的作用,它能让我们在茫茫野外找准方向,不至于迷失。 实践操作环节,我手持指北针,对照着地形图,在模拟场景中不断尝试定位与导航。每一次成功确定自己的位置,都让我充满成就感。 这次培训不仅让我掌握了实用的技能,更让我对野外探索充满了信心。我深刻体会到,地形图与指北针是我们在大自然中行走的“眼睛”和“向导”。我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,能带着所学去拥抱更广阔的天地。 参加地形图与指北针的培训,我如同开启了一场探索未知的奇妙之旅。 培训中,李队长深入浅出地讲解地形图的识别,那些复杂的等高线、图例,在李队长的剖析下变得清晰易懂。我明白了如何通过地形图判
			 参加地形图与指北针的培训,我如同开启了一场探索未知的奇妙之旅。 培训中,李队长深入浅出地讲解地形图的识别,那些复杂的等高线、图例,在李队长的剖析下变得清晰易懂。我明白了如何通过地形图判断地形起伏、辨别方向和距离。指北针的使用也十分关键,小小的指针却有着大大的作用,它能让我们在茫茫野外找准方向,不至于迷失。 实践操作环节,我手持指北针,对照着地形图,在模拟场景中不断尝试定位与导航。每一次成功确定自己的位置,都让我充满成就感。 这次培训不仅让我掌握了实用的技能,更让我对野外探索充满了信心。我深刻体会到,地形图与指北针是我们在大自然中行走的“眼睛”和“向导”。我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,能带着所学去拥抱更广阔的天地。 参加地形图与指北针的培训,我如同开启了一场探索未知的奇妙之旅。 培训中,李队长深入浅出地讲解地形图的识别,那些复杂的等高线、图例,在李队长的剖析下变得清晰易懂。我明白了如何通过地形图判
				 参加地形图与指北针的培训,我如同开启了一场探索未知的奇妙之旅。 培训中,李队长深入浅出地讲解地形图的识别,那些复杂的等高线、图例,在李队长的剖析下变得清晰易懂。我明白了如何通过地形图判断地形起伏、辨别方向和距离。指北针的使用也十分关键,小小的指针却有着大大的作用,它能让我们在茫茫野外找准方向,不至于迷失。 实践操作环节,我手持指北针,对照着地形图,在模拟场景中不断尝试定位与导航。每一次成功确定自己的位置,都让我充满成就感。 这次培训不仅让我掌握了实用的技能,更让我对野外探索充满了信心。我深刻体会到,地形图与指北针是我们在大自然中行走的“眼睛”和“向导”。我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,能带着所学去拥抱更广阔的天地。 参加地形图与指北针的培训,我如同开启了一场探索未知的奇妙之旅。 培训中,李队长深入浅出地讲解地形图的识别,那些复杂的等高线、图例,在李队长的剖析下变得清晰易懂。我明白了如何通过地形图判
			 20250422晚,今晚首先再次介绍了地形地貌的辨别,等高线,距离,平路,爬升,下降测算时间,再次重点讲解的就是关于指北针。 之前讲过一次,后面山上也讲过一次,感觉大部分人还是不明白,上次山上终于发现指北针的背后有一根小的红线是读取度数的,通过今天晚上的学习,我终于彻彻底搞明白了这个指北针怎么用,首先依靠指北针边上的尺子把两点连线,再旋转转盘北跟地图北一致方向,再读取红线度数,很多东西听听,不实际动手,是真的不行,学以致用,学已勤用才行,学习中大家不懂就问,教练和助教都耐心指导,非常感谢! 重点记录一下: 行进时间计算 1. 基础公式 - 平路:每1000米耗时15分钟。 - 爬升:每100米增加15分钟。 - 下降:每100米增加7.5分钟。 2. 实战案例 - A到B段(1000米平路+500米爬升): - 平路:15分钟 - 爬升:500×15/100 = 75分钟 - 合计:90分
				20250422晚,今晚首先再次介绍了地形地貌的辨别,等高线,距离,平路,爬升,下降测算时间,再次重点讲解的就是关于指北针。 之前讲过一次,后面山上也讲过一次,感觉大部分人还是不明白,上次山上终于发现指北针的背后有一根小的红线是读取度数的,通过今天晚上的学习,我终于彻彻底搞明白了这个指北针怎么用,首先依靠指北针边上的尺子把两点连线,再旋转转盘北跟地图北一致方向,再读取红线度数,很多东西听听,不实际动手,是真的不行,学以致用,学已勤用才行,学习中大家不懂就问,教练和助教都耐心指导,非常感谢! 重点记录一下: 行进时间计算 1. 基础公式 - 平路:每1000米耗时15分钟。 - 爬升:每100米增加15分钟。 - 下降:每100米增加7.5分钟。 2. 实战案例 - A到B段(1000米平路+500米爬升): - 平路:15分钟 - 爬升:500×15/100 = 75分钟 - 合计:90分
			 昨天参加了李教练的地形图与指北针使用专项培训,旨在提升野外定向、地图判读和应急避险能力。通过理论学习、实操演练和模拟任务,我对地形图的识读技巧、指北针的精准使用以及二者结合的应用场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掌握了地形图的基本要素:比例尺、等高线、图例、坐标系统(如经纬度、UTM网格)的实际意义,学会通过等高线判断地形起伏(如山峰、山谷、鞍部、陡崖),并能结合地图预判行进路线的难度, 理解了“磁偏角”的概念及其对导航的影响,避免在实际应用中因忽略磁偏角导致方向偏差。 指北针操作技巧,指北针的校准方法(如避开干扰、水平放置) 掌握了地图—指北针联合定位:通过设定方位角、确定站立点、三线交汇定位等步骤,实现精准导航。 在以后团队协作中也明白成员间需明确分工(如一人持图、一人测方位角)当实际地形与地图不符时,需结合指北针重新定位并修正路线。 不足之处,初期对等高线的密集度反应较慢,需加强空间想象训练,
				 昨天参加了李教练的地形图与指北针使用专项培训,旨在提升野外定向、地图判读和应急避险能力。通过理论学习、实操演练和模拟任务,我对地形图的识读技巧、指北针的精准使用以及二者结合的应用场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掌握了地形图的基本要素:比例尺、等高线、图例、坐标系统(如经纬度、UTM网格)的实际意义,学会通过等高线判断地形起伏(如山峰、山谷、鞍部、陡崖),并能结合地图预判行进路线的难度, 理解了“磁偏角”的概念及其对导航的影响,避免在实际应用中因忽略磁偏角导致方向偏差。 指北针操作技巧,指北针的校准方法(如避开干扰、水平放置) 掌握了地图—指北针联合定位:通过设定方位角、确定站立点、三线交汇定位等步骤,实现精准导航。 在以后团队协作中也明白成员间需明确分工(如一人持图、一人测方位角)当实际地形与地图不符时,需结合指北针重新定位并修正路线。 不足之处,初期对等高线的密集度反应较慢,需加强空间想象训练,
			 在这次指北针理论培训中,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,为以后实际操作打下了基础。 培训主要学了三方面内容。首先是原理,明白了指北针靠地球磁场工作,磁针会指向磁北,还知道磁北和真北不一样,不同地方磁偏角要修正。其次了解了指北针的构造,像磁针、刻度盘、照准器这些部件,各自都有不同的用处,比如刻度盘能精确读出方向,照准器可以帮我们定位目标。最后,学习了指北针在野外探险、军事、救援等场景的应用,知道它在没有电子设备时,是可靠的方向指引工具。 通过培训,我不再只懂表面操作,而是理解了背后的道理,对导航知识有了系统认识。不过,我知道光有理论还不够,之后要多做实际练习,把理论用起来。
				 在这次指北针理论培训中,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,为以后实际操作打下了基础。 培训主要学了三方面内容。首先是原理,明白了指北针靠地球磁场工作,磁针会指向磁北,还知道磁北和真北不一样,不同地方磁偏角要修正。其次了解了指北针的构造,像磁针、刻度盘、照准器这些部件,各自都有不同的用处,比如刻度盘能精确读出方向,照准器可以帮我们定位目标。最后,学习了指北针在野外探险、军事、救援等场景的应用,知道它在没有电子设备时,是可靠的方向指引工具。 通过培训,我不再只懂表面操作,而是理解了背后的道理,对导航知识有了系统认识。不过,我知道光有理论还不够,之后要多做实际练习,把理论用起来。
			 一、培训背景与目标 本次培训的核心内容是掌握“西维氏指北针”的基本原理和实操方法。指北针是野外定向、军事行动和应急救援中的关键工具,尤其在无信号环境下,精准使用指北针能确保方向判断的可靠性。教练强调:“每个人必须过关,不会的当场加练!”通过高压训练和反复实操,最终全体学员均达到熟练应用水平。 二、西维氏指北针的核心功能 1. 方向测定:通过磁针指向地球磁极的特性确定北方,结合刻度盘读取方位角。 2. 地图校准:将指北针与地图的经线对齐,实现地图与实际地形的方位同步。 3. 目标定位:通过瞄准镜或基准线锁定目标物体,测量其相对于使用者的方位。 三、操作步骤详解 1. 水平放置:将指北针平放于手掌或稳定平面,确保磁针自由转动不受干扰。 2. 归零校准:旋转刻度盘使“N”与磁针重合,消除磁偏角影响(需根据当地磁偏角调整)。 3. 方位读取:将指北针基准线对准目标,刻度盘上的度数即为目标方位角(
				 一、培训背景与目标 本次培训的核心内容是掌握“西维氏指北针”的基本原理和实操方法。指北针是野外定向、军事行动和应急救援中的关键工具,尤其在无信号环境下,精准使用指北针能确保方向判断的可靠性。教练强调:“每个人必须过关,不会的当场加练!”通过高压训练和反复实操,最终全体学员均达到熟练应用水平。 二、西维氏指北针的核心功能 1. 方向测定:通过磁针指向地球磁极的特性确定北方,结合刻度盘读取方位角。 2. 地图校准:将指北针与地图的经线对齐,实现地图与实际地形的方位同步。 3. 目标定位:通过瞄准镜或基准线锁定目标物体,测量其相对于使用者的方位。 三、操作步骤详解 1. 水平放置:将指北针平放于手掌或稳定平面,确保磁针自由转动不受干扰。 2. 归零校准:旋转刻度盘使“N”与磁针重合,消除磁偏角影响(需根据当地磁偏角调整)。 3. 方位读取:将指北针基准线对准目标,刻度盘上的度数即为目标方位角(
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