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于 2025-04-11 12:25
楼主
2025年3月10日晚笔记
地形与气候、地质作用、地貌分类、坡度判断、地质灾害等
一、地形与地质作用
1. 地形定义
- 地球表面形态总称,由内、外力地质作用共同塑造。
2. 内力地质作用
- 形成地表起伏,控制海陆分布、山脉/盆地格局,决定地貌框架(如山脉、高原、盆地等)。
3. 外力地质作用
- 包括流水、风力、太阳辐射、生物活动等,通过风化、剥蚀、搬运、堆积改变地表形态
二、地貌分类
1. 陆地地貌
- 平原(<200米):如长江中下游平原、东北平原
- 丘陵(<500米):如东南丘陵
- 山地(>500米):如秦岭、喜马拉雅山脉
- 高原(>1000米):如青藏高原、黄土高原
- 盆地(四周高中间低):如四川盆地、塔里木盆地
2. 海洋地貌
- 大陆架、大陆坡、大洋盆地、海底山脉等。
三、中国地势阶梯
1. 第一阶梯(青藏高原为核心)
- 海拔4000米以上,涵盖昆仑山、祁连山、横断山脉。
2. 第二阶梯
- 海拔1000-2000米,含内蒙古高原、黄土高原、云贵高原及塔里木盆地等。
3. 第三阶梯
- 海拔多<500米,主要为平原和丘陵(如东北平原、东南丘陵)。
四、山区地形基本形态
1. 山顶:尖状或平缓顶部,有一定高度。
2. 山背(分水岭):山顶至山脚的凸起部分。
3. 山谷(合水线):相邻山背间的低凹地带。
4. 山脊:多个山顶与山坳相连的凸棱部分。
5. 山坳/鞍部:两山顶间的低地,形似马鞍。
五、坡度分类与影响
坡度范围 描述 步行难度
缓坡(<30°) 平缓山坡 车行/步行均易
中登坡度(3045°) 缓山坡 可步行
陡坡(4560°) 急山坡 需攀登技巧
非常陡峭(6080°) 峻急山坡/峭壁 依赖器材攀登
直壁/仰角(≥90°) 断崖/垂直面 无法直接通行
六、地质灾害类型
- 常见灾害:落石、滑坡、崩塌、泥石流、地震、海啸
- 典型场景:
- 滑坡:土石沿斜坡下滑
- 泥石流:泥沙与水混合形成的流动体
- 海啸:巨浪冲击海岸
户外气象与山区气候
一、恶劣天气风险警示
- 直接影响:恶劣天气可能导致活动中断、人员伤亡。
- 核心风险:极端天气(暴雨、台风、雷电等)需立即终止户外行动。
二、主要天气系统与应对
1. 台风
- 特征:热带气旋引发狂风、暴雨、风暴潮。
- 应对:避免沿海活动,关注台风路径预警。
- 形成条件:海水温度≥26-27℃,强上升气流与水汽供应。
2. 潮汐
- 规律:农历初一/十五/大潮,初八/二十三小潮。
3. 锋面雨与台风雨
- 锋面雨:冷暖气团交汇形成降水,常伴随气旋。
- 台风雨:台风登陆带来的强降雨,易引发山洪。
三、山区气候特点
- 温度变化:海拔每上升1000米,气温下降约6℃。
- 风的影响:地形导致风向多变,需警惕强风、阵风。
- 降水与雷电:山区对流旺盛,雷电风险显著增加。
四、山区常见气象现象
现象 特征与风险 示例
雾 接触地表云层,全天弥漫影响能见度 恩施大峡谷云雾景观
雪 山区低温降雪,易引发失温、路径迷失 积雪覆盖山谷
冰雹 强对流天气产物,直接威胁人身与装备安全 2002年5月24日冰雹案例
雷电 山脊、孤树易成雷击目标,需远离高处 绿地闪电场景
五、山区风系分类与应对
1. 上坡风:白天暖空气沿山坡上升,形成湍流。
2. 下坡风:夜间冷空气下沉,稳定但可能掩盖地形危险。
3. 峡谷风:地形缺口处风向突变,需注意行进方向。
4. 旋风:局部强对流形成,避开旋转气流区域。
六、风对户外行动的价值
- 路线规划:利用风向判断行进效率。
- 营地选择:避开风口,防止帐篷受损或失温。
- 危机预警:异常风速变化可能预示天气恶化
户外气象与安全
一、山区气温变化与人体影响
1. 温度垂直递减率
- 夏季每升高1000米,气温下降约6℃(速度为冬季2倍)。
2. 关键气象因素
- 温度、风速、相对湿度直接影响人体舒适度与安全。
3. 寒冷环境风险
- 风寒效应:湿衣保温性下降90%,需保持适度运动避免出汗。
4. 湿热环境危害
- 易引发疲劳、脱水、热痉挛,建议避开此类气候活动。
二、风寒效应与体感温度
场景 实测温度 体感温度 影响因素
山顶(8°C) 1000米处6°C 5°C 风速20公里/小时
市区 vs 郊区 17°C vs 14°C 差异显著 城市热岛效应
三、海岸线气象灾害
- 台风:螺旋云系,伴随狂风暴雨。
- 海龙卷:漏斗状云柱连接海面,破坏力极强。
- 潮汐:规律性涨落,大潮期(农历初一/十五)需警惕。
四、高危天气应对指南
1. 高温
- 症状:中暑、热痉挛、晕厥。
- 预防:避开正午活动,补充水分电解质。
2. 暴雨
- 风险:洪水、泥石流、失温。
- 应对:避开山谷低洼,监测水位变化。
3. 雷电
- 危害:设备损坏、人体击伤。
- 避险:远离高处、孤立树木。
4. 低温
- 失温征兆:颤抖、意识模糊。
- 急救:移除湿衣,保温复温。
五、天气预警信号分级
预警类型 蓝色 黄色 橙色 红色
台风 48小时影响(广东无) 24小时影响,风力≥6级 12小时影响,风力≥10级 6小时影响,风力≥12级
暴雨 6小时影响(广东无) 6小时影响,加强监测 3小时降雨≥50mm,停活动 3小时降雨≥100mm,避险
高温 35℃以上,避免长时间户外 37℃以上,1215点停活动 39℃以上,全面停止户外
六、综合应对策略
1. 行前准备
- 查阅天气预报,评估同期气候趋势。
2. 团队协作
- 跟随专业领队,制定应急撤离方案。
3. 现场响应
- 实时观测天气变化,携带救生装备(如救生衣、口哨)。
4. 事后总结
- 分析气象影响,优化后续活动计划。
户外气象安全行动指南
一、行前准备
- 提前查看天气:出发前 户外地图与方向 户外气象安全行动指南
一、行前准备
- 提前查看天气:出发前1天务必查阅气象台发布的天气报告。
二、行程中应对
- 实时监测天气:活动当天持续收听天气广播或更新天气预报,发现异常立即调整计划。
三、官方查询工具
1. 电话查询:全国通用气象热线 12121。
2. APP推荐:深圳地区使用官方指定工具 “深圳天气”。
一、地图基础与分类
1. 定义
- 地图是地球表面的缩写,通过数学法则、符号系统(颜色、图例)将自然与人文要素(地形、道路、居民地等)测绘于平面。
2. 分类
- 普通地图:通用型,涵盖地理全要素(如行政区划)。
- 专题地图:登山常用,聚焦地形、路径、障碍等关键信息。
二、地图三要素
1. 比例尺
- 定义:图上距离与实地水平距离的比值(如1:50,000)。
- 表示方式:
- 数字式(1:25,000)
- 线段式(标有0、50、100千米刻度)
- 文字式(1厘米=200米)
- 比例尺与精度:
比例尺 实地范围 vs 内容详细度
大比例尺(1 1万) 范围小,内容精细
小比例尺(1 50万) 范围大,内容简略
2. 方向判定
- 方法:
- 指向标(箭头指向北方)
- 默认规则:“上北下南,左西右东”
- 经纬网:经线指南北,纬线指东西。
- 磁北与地图北差异:受地磁偏角影响(需修正磁偏角值)。
3. 图例
- 符号系统:涵盖地形(山峰、河流)、道路(高速、铁路)、设施(机场、服务区)等。
- 示例:
- 省界:虚线;高速公路:双实线;服务区:特定图标。
三、地图实战应用
1. 行前准备
- 携带等高线地图(标注坡度、海拔)及专用指北针。
- 核对地图版本与测绘日期,确保时效性。
2. 方向校准
- 结合实地地形(如山脊走向)与磁北修正值调整路线。
3. 距离测算
- 直线距离:用比例尺换算图上长度。
- 实际路径:按地形复杂度增加20%-50%冗余量。
四、关键工具与标识
1. 指北针功能
- 磁针指向磁北,需配合地图北修正偏角(如2025年地磁北极在东经132.5°)。
2. UTM方格网
- 用于精确定位(坐标编码如“Sheet 50-34”)。
3. 等高线与地形
- 等高距(如20米)决定坡度陡缓(等高线密集=陡坡)。
户外地图
一、地图磁偏差
- 定义:地图方向与实际地磁方向存在角度差异,每年向西递增约 4分(1密耳)。
- 三北方向差异:
方向 角度差异
磁北(MN)与方格北(GN) 2°14'(40密耳)
方格北(GN)与正北(TN) 1°01'(18密耳)
磁北(MN)与正北(TN) 1°13'(22密耳)
二、地图图例分类
1. 地形:等高线(棕)、岩石(黑)、沙滩(棕)。
2. 植被:空旷地(绿)、矮灌木(黄)、密林(深绿)。
3. 水系:湖水(蓝)、溪流(蓝线)、沼泽(蓝斑点)。
4. 人工设施:道路(黑/棕线)、建筑(黑白矩形)、桥梁(黑弧线)。
三、地图颜色含义
颜色 对应地物
蓝 水体(河流、湖泊、海洋)
绿 植被(森林、草地、耕地)
棕 地形(等高线、山体、沙滩)
黑 人工设施(道路、建筑、边界)
四、地物符号规律
1. 象形原则:符号形状与实物相似(如烟囱、水塔)。
2. 逻辑构图:符号设计符合功能关联(如气象站用云朵图标)。
3. 注记联想:文字标注辅助理解(如“变电所”旁配闪电符号)。
五、地貌判读与等高线
1. 地貌表示方法:
- 等高线法(核心):闭合曲线,同线等高,间距均匀。
- 辅助方法:晕渲法(阴影立体感)、分层设色法(色阶区分高度)。
2. 等高线特点:
- 每条等高线为闭合曲线,相邻线高差相等(等高距)。
- 疏密判坡度:稀疏=缓坡,密集=陡坡。
- 形状判地形:V形谷、圆形山顶、鞍部(两峰间低地)。
六、等高线实战应用
- 三维地形还原:通过等高线密集程度想象坡度陡缓。
- 高度计算:等高距×(闭合线数值差)=相对高差。
- 避险判断:等高线密集处(如悬崖)需绕行。
户外地图与地形
一、地貌在等高线图上的表现
1. 常见地貌类型
地貌类型 等高线特征 实景特征
尖顶 等高线密集尖锐 山峰陡峭,顶部尖锐
圆顶 等高线平滑闭合 山顶圆缓
凹地 等高线闭合,中间低四周高 盆地或洼地
平顶 等高线稀疏,顶部平坦 平缓山丘或台地
2. 海拔标注规则
- 等高线数值标注在曲线内侧,如尖顶标注“124.6”“106.3”。
二、基本地形判读与等高线逻辑
1. 五种基本地形特征
地形 等高线形态 判读要点
山顶 闭合曲线,中心高四周低 等高线数值向外递减
山脊 等高线向外凸起(凸点连线为山脊线) 山脊线为分水岭
山谷 等高线向山顶突起(凸点连线为山谷线) 山谷线为集水区
鞍部 两山顶间闭合曲线,等高线对称 形似马鞍,两侧为山脊
陡崖 等高线密集重叠 垂直或近垂直落差显著
2. 示例标注
- 山脊线:等高线凸点连线的最高棱线。
- 鞍部:两山顶间等高线数值相等的两条闭合曲线。
三、坡度分级与爬坡能力对照
坡度角度 坡度百分比 适用场景
90° 100% 垂直悬崖(无法通行)
45° 约100% 悍马H2爬坡极限
35° 约70% 越野车极限爬坡
30° 约60% 普通越野车可通行
20° 约36% 轿车最大爬坡能力
8° 约15% 汽车库设计最大坡度
3° 约5% 高速公路最大坡度
四、方向判定方法
1. 工具与技巧
- 指北针:结合地图磁偏角修正方向(如2025年磁北偏移2°14')。
- 太阳定位:上午影子西长东短,正午影子最短指向北(北半球)。
- 自然标志:树木苔藓(北侧湿润)、积雪(北坡更厚)。
2. 坐标定位(UTM系统)
- 网格读取规则:先左后下,如坐标“40-41”表示第40列、第41行。
- UTM区域标识:全球划分为60个带(编号01-60),覆盖经度-180°至180°。
五、网格坐标应用实例
1. 坐标标注示例
- 目标地“12”坐标:东经114°30',北纬22°30'(示例简化)。
- 读取步骤:按网格线左→右、上→下定位,精确至100米×100米方格。
2. 地形关联
- 结合等高线与坐标,判断目标地周边坡度及路径可行性。
六、UTM方格网全球系统
1. 坐标范围
- 纬度:-84°至84°,经度:-180°至180°。
- 区域编号:横向(纬度)01-60,纵向(经度)C-X(如东八区为50带)。
2. 实际应用
- 大比例地图(如1:5万)中,UTM坐标可精确到米级定位。
户外导航与地图应用
一、指北针类型与结构
1. 主要类型
- 普通指北针:基础款,圆形表盘,用于方位测量。
- 西维氏指北针:配备尺子底座,支持距离测量。
- 62式军用指南针:耐用的外壳,适合复杂地形。
2. 核心结构
- 磁针北:指向地磁北极,需结合地图修正磁偏角。
- 定向北:地图坐标系的基准方向(与真北一致)。
- 比例尺:如1:25,000,用于换算实地距离。
- 辅助工具:放大镜、厘米尺、定向辅助线。
二、“三北”与地图方向系统
1. 定义
- 真北:地球自转轴方向(地理北极)。
- 磁北:地磁北极方向(与真北存在偏差)。
- 坐标北:地图投影的基准方向(方格网北)。
2. 方向校准
- 使用等高线地形图时,需修正磁偏角(如2025年磁北偏移2°14')。
三、导航核心要素(4D原则)
要素 关键内容
方向 明确前进方向,结合指北针与地图方位
距离 通过比例尺、步测或心率估算实际里程
落差 利用等高线判断海拔变化,规划爬升路径
地貌 识别地形特征(山顶、山谷、鞍部等)
四、岔路与错路应对(停顿三思)
1. 操作步骤
- Stop:立即停下,避免盲目行动。
- Set Map:正置地图,对齐实际地形与图示方向。
- Select:重新规划路线,优先选择标志性地物(山脊、溪流)。
2. 工具辅助
- 使用指南针校准方位,核对地图坐标(如UTM网格)。
五、地形判读与路线规划
1. 典型地形特征
地形 等高线形态 行进要点
山顶 闭合曲线,中心高 避开松软边缘,选择稳固路径
山谷 V形谷,底部低洼 防滑防跌落,注意水流方向
鞍部 两峰间低地 短暂休息,观察两侧路况
2. 实景对照
- 结合等高线地形图(如雷打石路线)与实景图,匹配标注点(如“上陡坡”“走平路”)。
六、行进时间计算(奈史密斯定律)
1. 基础公式
- 平路:每1000米耗时15分钟。
- 爬升:每100米增加15分钟。
- 下降:每100米增加7.5分钟。
2. 实战案例
- A到B段(1000米平路+500米爬升):
- 平路:15分钟
- 爬升:500×15/100 = 75分钟
- 合计:90分钟
- B到C段(2000米平路+500米下降+400米爬升):
- 平路:2000/1000×15 = 30分钟
- 下降:500×7.5/100 = 38分钟
- 爬升:400×15/100 = 60分钟
- 合计:128分钟
七、装备与安全贴士
1. 必备工具
- 指北针(西维氏或军用款)、等高线地图、计时器。
2. 风险规避
- 避免在恶劣天气(暴雨、雷电)中行进。
- 复杂地形中每500米核对一次定位。
这三天晚上的培训都很实用,感谢方丈教练!
学员:张霞

